江苏公考笔记 江苏公考笔记
首页
  • 类比推理
  • 论证逻辑
  • 分析推理
  • 形式逻辑
  • 图形推理
  • 考点
  • 阅读理解
  • 词句表达
  • 逻辑填空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首页
  • 类比推理
  • 论证逻辑
  • 分析推理
  • 形式逻辑
  • 图形推理
  • 考点
  • 阅读理解
  • 词句表达
  • 逻辑填空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考点
  • 阅读理解
  • 语句表达
    • 语句填空
      • 思路
      • 方法
    • 语句排序
      • 思路
      • 方法
  • 逻辑填空
  • 言语理解
周枫
2021-11-26

语句表达

# 语句填空

填入__处恰当的一句是

# 思路

上下文分析保证语意或形式连贯

# 方法

  1. _ 在段落中:承上启下
    1. 关联词:xxxx_, 重要/可是/而且xxx
    2. 代词 这
    3. 并列词 也/还
  2. _ 在段末总结上文
    1. xxxx因此
    2. xxxx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_____
    3. xxxxx(问题且已概括), _____(对策)
    4. xxxxx(分散的问题),_____(概括问题)
  3. _____在段首,根据后文解释作答
    1. _____(A+B):xxx(A);xxxx(B)
    2. bdd4c883be4b7d3a3bdd94d5032ce465.png
  4. 形式连贯:
    1. 排比句
    2. 对仗句
    3. 主语一致

# 语句排序

# 思路

借助选项分析作答

# 方法

先首句分析,缩小答案范围,再捆绑分析,锁定正确答案

# 首句分析

  1. 不能做首句
    1. 词语代指
    2. 成对出现的关联词,后一个所属的句子,不做首句
    3. 总结句,评价句,对策句
    4. 总结词,递进词,转折词,并列词
  2. 能做
    1. 引出所谈对象的句子
    2. 引出所谈的话题
  3. 可能做
    1. 下定义的句子
    2. 引用/举例句
    3. 背景句

# 捆绑分析

8e1111ce67a4762c74d289cccf355c1f.png 3eb9b270a7952954d7d866525c859d85.png 1ecc68a647d13a43293b500fb75039a0.png 1024ef51e52cd83cba73e8870364f7d9.png f2d8bba3e6fd7f5d6bf8075146e7b827.png c49207e1a8c3b413c85bf0df2a58f92b.png 79ce566e96f1d16fd86293d8f79745fe.png 799e33923f13bffe1b526885e260243d.png

上次更新: 2021/11/26, 16:40:30
阅读理解
逻辑填空

← 阅读理解 逻辑填空→
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21-2021 周枫 | MIT License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
×